军途: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第三章 印象中的家(1/2)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
最新网址:www.xbiqugu.la
    “铛铛铛”

    一阵沉闷的铁钟声响起,将陈默的思绪拉回到现实。

    教室里,哗啦啦一阵推动椅子,翻腾桌子的动静传来,有不少学生开始提着布兜往里塞书。

    “收拾书走了,你咋还坐着啊。”

    同桌董柯洋伸个懒腰开口催促,顺势从桌斗里扒拉出一个布兜,开始装书。

    “该说不说啊陈默,我真挺服你的,老巫婆的课你都敢走神,还好她没发现。”

    听着身旁的嘟囔,陈默笑了笑:“咋滴,你还指望上大学啊,反正我是不指望了,听不听课有什么区别?”

    董柯洋听到这话愣了一下,随后道:“嘿,你说的有道理,但我这不是怕老巫婆点名吗?”

    董柯洋口中的老巫婆就是他们高三一班的英语老师,这高中的英语课本他都多少年没看了。

    这突然摆到跟前,毫不夸张的说,听课就跟听天书似的,看书就跟看鬼画符差不多,压根听不懂老师讲的是哪一块内容。

    还好今天是周五,上完这节英语课就能回家。

    要不然,陈默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在教室熬得住。

    既然已经打定主意去参军,陈默也就没带太多资料,只是象征意义的装上几本书,跨上自己的布包跟在人潮后方离开教室。

    这阔别多年的校园再次踏入,让陈默有种很陌生的感觉。

    一路上,都是董柯洋走在前边领路。

    还好这家伙聒噪话多,陈默从他口中得知不少有用的信息,让他这个重生者能够更加快速融入眼下这个环境。

    他们先回宿舍收拾下脏衣服,说是收拾,其实就拿一两件贴身的衣物。

    父城一高一个月才能回家一趟,二十世纪末可不像后世生活那么富裕,陈默在自己床铺上找半天,也就找到两件换洗的三角内裤。

    索性直接塞进口袋。

    等他们两人来到校门口时,早就被人群给堵得水泄不通。

    也幸好陈默体格坚韧,董柯洋也不差,两人一起挤出校门。

    外面停了许多拉客的中年人,有三轮摩托,也有两轮的摩托。

    瞧见两个小伙出来,不远处一名穿着皮都快掉光的羊羔毛外套中年人走过来,热情招呼道:“嫩俩孩哪庄哩?”

    “走走走,坐上都能走,送到嫩庄口。”

    陈默多年养成的出行习惯,听到招呼,下意识的就想去坐车,他们学校是在县城,距离镇子上可是有八九公里呢。

    哪成想,他这边还没有什么行动呢,董柯洋直接咧着大嘴一笑:“老师,俺不坐,俺俩家离这近。”

    “走着都中。”

    说完,董柯洋拐着陈默的手臂就朝着远处的净肠河方向跑。

    “陈默,我咋觉得你今个下午有点怪怪的,话变少了,连摩托都想坐。”

    “咱村离得又不远,要是坐摩托一人都要一块钱了。”

    “想省点时间呗。”陈默笑了笑,没有再多说。

    他们家都在父城的狮桥镇兴隆村,回去的一路上,确实看到不少同学都是走着回家。

    1998年的县城对于陈默来说,一切都充满着新奇,跟后世的区别也太大了。

    董柯洋一路上碰到熟人不断的打招呼,陈默则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周围。

    重回九十年代末,这里一切的一切,都让他有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。

    不过还好。

    十八九岁的青年,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,回去的一路上,陈默也没觉得累。

    大概走了一个半小时就来到了村口,就这,还是路上没赶太紧的缘故。

    兴隆村进村东头第三户就是陈默的家,告别董柯洋后。

    陈默站在自家门口,他心绪一时间有些复杂。

    这时候,家里还是瓦房,院墙都是用红砖垒一下,大门还是用铁皮包着木头镶在墙两边。

    记得家里盖平房,好像是09年的时候了。

    猛的站在印象中的老房子前,陈默还真没那么容易适应。

    主要是前世二十年,一直过得浑浑噩噩,没有事业,没有成家,在农村四十多岁连媳妇都没娶上的人,回家也只是给二老丢人罢了。

    他逃避了一年又一年。
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