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然面色仍是和煦的,却比之前要淡了一些。

    秦知宜看不出来,但侯夫人和谢盈都没放过这些小心思。

    威靖侯府的女主人持家素来公道,不说完全的一碗水端平,却是不会偏颇自私的。

    各房的份例百十来年没有变过。

    但因为各自身份不同,又各有立业,因此财富状况肯定会有所差别。

    更不说,世子谢晏少年时就考了功名,入仕封官,深得圣恩。

    他有自己的俸禄和赏赐,自然花销的自由。

    其它几房比不过实在正常。

    总不能因为大房钱多,为了其他人不妒忌,就主动给人送钱吧?

    这样的差别造成的人心不平,实属没有办法,只能靠对方自行想通。

    想不通,那就只能自寻烦恼了。

    侯夫人这样的管家主母,多的是这样心里清楚明白,却没有办法改变的烦恼。

    她的两个妯娌,没什么大的差错,却让她时常难以轻松。

    相比之下,秦知宜这样简单到憨厚的人,侯夫人怎么会不喜欢?

    真是越看越喜欢。

    侯夫人那样说过后不久,话题悄然转变了。

    听了几句,秦知宜才知道,原来今天二婶三婶在这里,是为了一齐给二房的沁妹妹说亲。

    谢沁年方十五,正是适宜相看人家的年纪。

    秦知宜插不上话,只能一边剥橘子一边听热闹。

    二婶娘一家人都是慢条斯理的温柔性子,沁妹妹坐在一旁,全程都没说过三句话。

    秦知宜原以为,他们家给女儿说亲,应当不是麻烦事。

    可听了一通,似乎和她想的不太一样。

    二婶娘同她婆母说。

    为谢沁寻那等家境清流、相貌堂堂、人品贵重,最好有实学,将来能有功名利禄的。

    秦知宜一边听一边点头。

    这些要求都不错,不论让谁来选,也都想找这样的夫婿。

    可是若要将这些都加在一起,犹如大海捞针。

    因此她婆母的面上都没笑意了,略显凝重。

    当家主母为甥女主持姻亲是应该的,但不该拿这样难的要求来为难人了。

    她上哪儿去给谢沁找这样优秀的夫婿去?

    若只要求两个,家世相貌,或是家世才学,都还好说。

    侯夫人必定安排得妥妥当当,让二夫人和谢沁都满意。

    秦知宜把剥好的橘子递给她婆母,侯夫人只吃了一片,就再也没心思吃了。

    看得出来是胸闷气短,提不起精神。

    秦知宜默默陪着,不知不觉走了神。

    她回想着二婶说的这些话,脑海中浮现出谢晏的面庞。

    种种为人表率的优秀品质,似乎都能在谢晏身上找到存在。

    难怪二婶说出这样的要求不觉得过分,因为身边就有这样的人。

    可谢晏只有一个,已经娶了秦知宜了。

    不知不觉到了午膳时,秦知宜顺理留下来陪婆母用饭。

    侯夫人留其他人也一同用膳,二房三房不想留,侯夫人也没强求。

    推脱了一回就罢了。

    待其他人走后,秦知宜听见她婆母悠悠地叹了一出气。

    心里话总算能说出口了。

    “这亲事,恐怕怎么找她也不会满意了。”

    秦知宜安慰说:“母亲,您别太苛求自己了,只管多找些俊才,画成人像,写明情况,交给二婶娘和沁妹妹自己去选。”

    既然二夫人给侯夫人出难题,不如把这难题重新还给她们。

    秦知宜想得简单。

    可正是她这份简单的心思,让一筹莫展的侯夫人拨开云雾。

    “好孩子,你说的在理。”

    侯夫人总算重新有了笑容,亲自给秦知宜夹菜。

    这样的举动,就叫谢晏、谢盈这些亲生儿女都少有。

    因为平时饭桌上气氛正经,各自有下人布菜,没到那份心境上,自然想不起来要给儿女夹菜。

    此时这样做,全然是心境的一种外在表达。

    待秦知宜举止亲昵,是因为她的一句话得到了开解。

    谢晏回府时,秦知宜都还没从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