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史之乱:我成了太子李亨 第一卷 第12章 大唐民心可用(2/3)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
大好河山,这都是我大唐的大好子民!

    本宫也万分痛心,恨不能立即奔赴山海,与叛军一决胜负!还我大唐子民一个朗朗乾坤!”

    听了太子的话,老百姓一个个情绪激动,哭声、喊声连成一片,直冲霄汉。

    禁军们纷纷看向李亨,心有戚戚。

    他们的父母、妻儿、产业都在长安,他们比这群不是长安人的老百姓更想回长安!

    此时,如果有人愿意带他们回长安去,哪怕是战死城头,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追随。

    驿馆内,李隆基听着外面的喧闹声,心中疑虑重重。

    他叫来高力士:“力士,你去看看,外面到底怎么回事?”

    高力士领命而去。在深宫几十年,他凭直觉就知道,今天的事情很不简单。

    也许,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。

    “圣上,圣上,我们要面见圣上!”看到高力士走出来,百姓们纷纷喊道。

    “太子爷,大将军,所为何事?”高力士问道。

    “我等要向圣上请愿,请太子殿下回长安!”崔世仁高声说道。

    “请愿?真是岂有此理!”高力士厉声喝道。他不明白,这群老百姓是怎么想的。

    “这位老公公,我们要面见圣上!”崔世仁等人齐声说道。

    “圣上是你们想见就能见的吗?依咱家看,你们就是一群乱党!”高力士气愤地说道,“陈大将军,还不赶快将他们轰走!”

    陈玄礼看了高力士一眼,没有接话。

    “这位老公公,你说谁是乱党?我们都是大唐的子民,生是大唐的人,死是大唐的鬼!”崔世仁两眼圆睁,狠狠地看着高力士。这眼神,似乎要喷出火来。

    高力士被这气焰震慑到了,不自觉往后退了几步。若非有军士在后面挡着,他一屁股就坐下去了。

    在这世上,除了万岁爷,还没有人敢如此对他。高力士在心中喊道:乱了,乱了,全都乱了!

    “老公公,请速去回禀圣上。”陈玄礼见状,赶紧出来打圆场,以免百姓们将怒火发泄在高力士身上。

    高力士无奈,只能灰溜溜地跑回驿馆。

    “圣上驾到!”高力士才进去一会,李隆基就在皇子和太监们的簇拥下走出驿馆。他身着一袭明黄色的龙袍,虽在逃亡途中,依然不失帝王的威严和气度。

    只是眉头轻轻皱起,在火光的闪烁下,老脸上的褶子显得更加阴晴不定。

    此时,驿馆外的火把烧得更旺了,火焰呼呼作响,似乎因紧张压抑而喘息不已。

    见到真龙天子,百姓们纷纷跪伏在地,山呼万岁。那声音如洪钟一般,让禁军们充满了压迫感。

    李亨和陈玄礼见状,连忙迎了上去。

    李隆基满脸带笑地走了出来,禁军侍卫们赶紧围成一圈,用身体遮蔽住李隆基,唯恐出现意外。

    他们武器紧握,警惕万分,只要闻到一丝危险气息,便会毫不犹豫地出击。

    毕竟一旦圣上遭遇不测,在场的众人都将背负灭九族的大罪!

    “各位父老乡亲,你们远道而来,所谓何事?”离老百姓还有五十步开外,李隆基站定,朗声问道。

    “圣上,我等请求太子回镇长安,扫除反贼!”见到天子,老人也毫无惧意。

    刚刚得到高力士禀报时,李隆基就意识到,自己已经退无可退了。

    对朝中重臣,对王公贵族,他可以翻手为云,覆手为雨,纵横捭阖,从容不迫。

    但他现在面对的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,是大唐真正的根基,身为皇帝,载舟覆舟的道理还是懂的,他必须谨慎应对。

    一旦激起民变,在这风雨飘摇之际,那将是万劫不复的灾难。

    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李亨一眼。

    “这位父老,怎么称呼?”李隆基没有直接接话,问道。

    “回圣上,草民赵福生。”老人恭敬地回答道。

    “赵福生,你说让太子回长安,可曾想过,叛军势大,我军人少,如何守住长安?”李隆基目光紧盯着赵福生。

    “圣上此言差矣。长安城高池深,粮多人众。只要太子回到长安,振臂一呼,应者云集。”赵福生咽了一口唾沫,继续说道,“只要坚守半个月二十天,待勤王之师一到,何愁叛军不退?”

    赵福生言辞恳切,李隆基为之一震。他完全没想到,区区一个老百姓,竟然有如此的胆识和眼界。

 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