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之大秦复辟 第七百二十六章 若降,其之一脉与国同休(1/2)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

  儒家与嬴斐的目标不同,两者根本就尿不到一个壶里去。一个代表着铁血强权,代表着森严的法制。

  一个代表着仁义,崇尚道德,可以说儒家与法家走的是两个极端。嬴斐虽然崇尚百家争鸣,但其骨子里依旧是一个法家。

  ……

  内圣外王,这是一种成熟的思想,只是并不适合乱世。内圣外王即指,对内以王道以服其民,对外以霸道铁血服其国。

  这是治世之策,或者说是天下一统之后的国策。

  只是乱世用重典,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都只能推行霸道。以霸道灭其他势力,一统中原九州。

  只有这样才能将战乱结束的时间缩短到最短,唯有如此,才能让中原大地保留更多的元气。

  “主公,只是与儒家关系恶劣到了这一步,恐怕对主公日后的霸业有所阻碍,毕竟儒家之势太大。”

  周瑜的小脸上露出一抹担忧,出身官宦世家的他,自是比其他人更能体会儒家之势。

  ……

  “天下熙熙,皆为利往,天下攘攘,皆为利来!”

  嬴斐朝着周瑜摇了摇头,笑着解释,道:“公瑾,汝多虑了。不管是儒家还是诸子百家的其他,他们追求的最终还是利益。”

  “虽然此刻本侯与儒家敌对,但只要本侯给他们足够大的利益,儒家就一定会倒戈相向。”

  望着大帐之外的蓝天,嬴斐低声叹息,道:“被董仲舒阉割了儒家,只剩下了一味的迎合帝王,更何况当今天下也不再是春秋战国。”

  ……

  “嘶。”

  ……

  倒吸了一口凉气,周瑜的脸色也不在轻松,他不是白痴,自然能够听懂嬴斐话中的意思。

  春秋战国之时,诸子百家极其兴盛,百家争鸣,学术璀璨夺目。那时候的儒家虽然并不强大,但极其独立。

  如今被董仲舒阉割的儒家,早已经失去了独立生存的本能,它只能依附皇权而存在,一旦秦侯取得天下,儒家只有缴械投降。

  想明白了这一点,周瑜心中震惊于嬴斐的高瞻远瞩,心里念头一转,其起身朝着嬴斐躬身,道。

  “主公深谋远虑,瑜佩服!”

  这一句佩服真心实意,是周瑜的心里话。他心里清楚,眼前的秦侯嬴斐不仅是一个战略高手,更是一个战术高手。

  ……

  “公瑾。”

  “主公。”

  瞥了一眼神色恭敬的周瑜,嬴斐微微一笑,道:“派遣使者入成都,告诉刘焉就地投降,封侯,他之一脉与国同休。”

  “诺。”

  周瑜震撼于嬴斐给出的手笔太大,封侯还好,毕竟刘焉贵为一地州牧,原本就是侯爷。

  可是这他之一脉与国同休,这代表着日后秦侯嬴斐立国,大秦不灭,刘氏一族长存。

  这句话比封侯诱惑大多了,只是周瑜明白此刻嬴斐的想法,清楚秦侯在担忧并州战事。

  袁绍与曹操都是天下一等一的枭雄,他们的手段层出不穷,麾下大军更是强大。两个人麾下都有数一数二的谋士团,徐庶与蒋琬虽强,终究有点势单力孤。

  此刻唯有兼并巴蜀,以最快的速度稳定下来,秦侯嬴斐才能抽身北上。然而这一切的关键,就在于刘焉。

  只要刘焉跪地乞降,巴蜀之地将会在短时间民心尽收,同时也能得到刘焉手底下的七万大军,北上之事将会更有力量。

  ……

  成都城。

  州牧府中刘焉高坐其上,脸上的颓废,根本无法掩饰而去。偌大的巴蜀之地,如今就只剩下成都一地。

  作为一个枭雄,这一刻的刘焉身上散发出一抹迟暮。枭雄迟暮,这对于一个人,一个势力是最大的悲哀。

  “高卿。”

  法真恭敬的坐在下首,脸上掠过一抹凝重,其朝着刘焉,道:“主公。”

  “嗯。”

  点了点头,刘焉眼中闪过一抹莫名,其盯着法真,道:“城中局势如何,秦侯有何举动?”

  这是刘焉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,故而一出口就是重点。

  闻言,法真眼珠子一转,立即躬身,道:“禀主公,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,属下现已将巴蜀四大宗族软禁。”

  “此刻他们没有了与秦侯通敌的机会,至于秦侯嬴斐正在采南山之石。”

  “嗯。”

  点了点头,刘焉凝重的脸色终于有了一丝松动,朝着法真,道:“密切关注秦侯的一举一动,至于四大宗族就先软禁吧!”

  “诺。”

  法真躬身而出,他心里清楚方才的最后一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