忠厚而逞威,纵赫熖灼空,终归煨烬”这句精妙的比喻。

    这既是对历史教训的总结,也是对当政者的警世箴言,将刑赏与仁德的关系剖析得淋漓尽致。

    文章最后,章衡将视野提升至天道自然的高度,指出刑赏亦应如四季运行般,蕴含“至仁”的本质。他再引宋景公不忍移祸于臣子的典故,呼吁为政者推此仁心于四海,使万民如沐春风,最终展望那“画地为牢之风可复,刑措之治不远”的至高理想境界。

    纵观章衡此文,其立意纯正宏大,紧扣“忠厚”之本在于仁心与教化,论证绵密厚重,圣王典范与历史教训信手拈来,正反相衬,层层递进。

    可以说,其文展现出的深厚学养、严谨思辨与稳健气度,完美体现了传统儒家经典义理与史论结合的巅峰造诣,是标准的、典范式的应试雄文。

    这篇文章,与不编典故的苏轼的文章,基本上是同一水平的。

    然而,其光芒虽盛,终究是在既有的、精熟的“正道”上攀登至顶。

    当第六篇,也就是陆北顾那篇立意更为奇崛、思辨更为锋锐、直指“治本”核心、带有某种颠覆性的文章出现时。

    章衡这轮皓月般的圆满,便不可避免地成为那轮即将喷薄而出的旭日的映衬背景。


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:http://wap.xbiqugu.la,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,无广告清新阅读!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